1.国际油价创14年新高,中国油价在国际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2.油价调整最新消息表

3.2021年9月柴油猛涨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现在国际油价都还没有下降呢?

5.为什么最近国际油价涨的这么厉害 ?

6.石油价格为何一涨再涨?

最近油价为何猛涨_最近油价为什么这么贵

一是美元贬值,人家用石油换的美元不值钱了,当然的提价, 二是灯炒作,即然美元贬值,那么手握大量美元的机构和个人,就把美元换成石油和其它大宗商品保值.刺激油价高涨.同时也是石油巨头与炒作基金联手哄抬的结果. 三油价最终由供需关系决定,特别是中国,印度崛起,石油需求急增,客观上为炒作提供了理由,但凡事物急必反,炒过了头也就必然回落 今年最高每桶最高170美元,最低100美元,如果美伊开战,会突破200美元..

国际油价创14年新高,中国油价在国际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国际油价在近几年来的上涨过程。 在2001年911前后,当时的油价在每桶20 美元左右。而到2003年初,油价上涨接近30美元/桶。一年后的2004年初,更突破40美元/桶关口。到2006年初,油价开始接近60美元/桶大关。而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则先后突破80、90美元/桶的关口,直至2008年初的百元大关。 当然,国际油价最近突破百元大关,有一定的偶然性,主要是受到市场利空因素的影响。例如,2008年初尼日利亚石油港口城市的武装,令人们担心这个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国的石油供应可能进一步缩减。同时,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已连续7个星期下降,并已降低到2005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偶然性中也有必然性,因为在那些左右油价的供求关系中,包括需求量、产出量、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中,又确实包含着推动油价持续走高并保持高位的成份。我们来逐一加以分析。 首先来看世界经济与石油需求。我们知道,这一轮油价高企,并不某个突发导致的短期变化,而是受到了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而普遍增长的有力推动。研究表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耗量的增长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耗的增幅显著高于GDP的增幅。 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预计,世界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可能在2015年前后回引发更加严重的供应问题。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需求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有的机构,如埃克森美孚公司预测,全球石油需求80%的增长部分,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在考虑石油需求方面,交通系统、特别是汽车,需要格外被提及。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近3亿辆汽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石油消费占全球石油消费的25%,但石油生产只占全球石油产量的大约9%。美国经济、特别是美国交通系统的燃料,有%是石油。 中国汽车拥有量的猛涨,也使得石油消费强劲。中国现在将近有2050万辆车,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增长了3倍,近年来车辆的销售增长率一直在20%以上。自1993年以来,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目前,石油需求的近半依赖进口。至于邻国日本和韩国,石油更是100%依赖进口,突显亚洲经济的火车头对石油的巨大需求量。 其次来看石油的供给与储备。总的情况是全球石油供应的增长,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世界性石油供应短缺现象,在短期内还会呈现加剧态势。用有的学者比较悲观的描述,就是世界每消耗了两桶石油的同时,却只发现一桶新石油的产能,因为世界上大多数成熟油田的产能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之中。 美国已开完大多数的传统油田。英国北海石油的产量从1999年就开始衰退。墨西哥油田也在2006年达到产量峰值。沙特的7大油田占全国石油供应的90%,但产能也在逐年衰退。在中国,约占石油总产量30%的大庆油田,产量也以2-3%的年均速度递减。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产量也一直在下降。几乎全球都在发生相似的情况:产量达到最高点后,面临两倍数的下降。下降的速度,快于预期。 当然,我们说全球石油紧张和产量下降,主要是指开条件优越、天然油质好、经济价值高的高效、低成本的轻质油田(传统油田)的储量和产能减少,并不否定全球范围内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的存在和扩张潜力。事实上,油价有反作用力。在油价处于低位时,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是没有开发价值的,反之则不然。 打个比方,传统油田的产油成本低。按美国能源部的测算,包括勘探、开、运输成本在内,传统油田的生产成本一般在10美元/桶以内,理论售价应在40美元/桶之间。油条件特别好的国家,如沙特,原油生产成本可低至3-4美元/桶 - 在那里,人们只要向大油田的底部加水压,油质好、价值高的轻质油便浮到表面。可惜的是,这样的优质大油田正越来越少,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所以,综合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来看,有三句话可以概括:第一、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拉动油价持续上涨;第二、传统油田产量的下降,推动油价提升;第三、油价上涨带动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产油方式的扩张,反过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抑制油价过高的攀生。 所谓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典型的类型包括油页岩矿、油沙矿、以及分布在北部高纬度寒冷地带的特殊油田。 作为前者,油页岩看起来象普通岩石,但加热后就会渗出油泡。美国、中国、巴西、爱沙尼亚、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此类油页矿。美国更是独占优势,有超过世界油页岩矿产量72%的储备。仅在科罗拉多落基山表下面,就蕴含2万亿个桶的储量,具有8倍于沙特、18倍于伊拉克、21倍于科威特、22倍于伊朗的原油产能;其规模超过当今世界已被证实的全部传统油田的原油储量。 作为后者,加拿大等国在北部艾伯塔等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沙矿,产能可达数百亿桶油的规模。另在加拿大的西北寒冷地带,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储量在400亿桶的特殊油田。说它特殊,主要是因为其气候恶劣,开条件差 - 这是一个冬天冰山覆盖、夏天一片沼泽的特殊地带。冬天的温度可下降到零下60 和70度,使人和机器在那里作业面临非常危险和困难的状态。 但从技术的可能和可行性上,现在我们已完全具有开油页岩、油沙、以及北部高纬度地区特殊油田的成熟能力。不过,从现实性、迫切性来看,是否进行实际的开活动、以增加石油供应量,还要看油价高低是否满足开成本及盈利的空间。按估算,油页岩矿的开成本在每桶25 美元左右,油沙及北部高纬度地带的油田开成本也离这个数值不远(均与传统油田存在显著成本差异)。在油价在35-40美元/桶时,不会有任何公司去花钱投资和生产。但当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就会有许多公司积极介入生产,以获得现实的利润。 而所谓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则主要包括一种煤转液技术(CTL)的技术过程。这种技术的萌芽,其实早在二战的德国就已开始。当时的传统做法,是第一次技术过程实现煤转化为气(一氧化碳和氢),第二次过程再将气转变成柴油、汽油或其他相关产品。制约此项技术应用的现实性和迫切性的因素,同样是成本和油价之间的盈利空间。 因为煤转液过程的生产成本在每桶30-40美元,所以不到油价上涨至75-80美元/桶,不会有许多公司真正地去应用这项技术,增加石油市场的供应。但到价格到位、市场条件成熟时,煤转液技术的潜力非常之大。据美国五角大楼估算,仅美国一国,就具备可生产9640亿个桶油的煤。其产能,大于整个中东地区约6850亿桶油的传统油田产能。 从上述角度分析,我们知道:按现有的石油需求、供应条件和价格因素来看,当市场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尽管会有时滞,但世界石油会有一个来自于包括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量的显著扩张,从而大幅增加供应,缓解供求矛盾,舒缓价格上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意美国能源情报署关于2008-2009年世界油价可能会适度回落到每桶80美元附近的预测结论。 当然,具体到特定时点的油价是跌是涨、何时跌涨,除了考虑上述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之外,还必须结合分析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的影响,当然,我们认为: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对油价跌涨起着长期的、基础性的支配作用,而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更多地对油价跌涨起着短期的、伸缩性的配合作用。 先来看国际政策。欧佩克、俄罗斯等国的政策对世界石油的供应影响巨大,而美国的政策则对世界石油的需求影响显著。短期内,约占全球原油总产量40%的欧佩克还不会改变限制成员国产量以防油价下跌的基本态度。而俄罗斯,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因油价上涨和开技术进步,石油生产得到快速扩张,产量已超沙特,但它对与西方公司合作扩大石油产量的呼吁兴趣不大,更愿意与欧佩克一起坐享油价上涨的巨额利益。 作为石油消耗大国的美国,已在2007年12月通过了由布什总统签署了新能源法案,决意改变对石油长期以来的高度依赖性。根据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国汽车的油耗必须比目前降低40%,而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必须达到360亿加仑。美国正试图通过这种坚定的政策导向,影响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石油需求。 但鉴于在美国历史上、特别是尼克松总统任内、卡特总统任内,曾都有过“摆脱对外国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独立”等的类似政策、但却从未成功的先例,布什总统的这一次新能源法案的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只不过,前几次总统政策的失败,大多源于国际市场油价的走低所致(其中包含欧佩克的政策反击)。可从导致油价降低的结果来看,也不能说是政策的完全失败。 最后,我们来看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这里,最重要的,是美元贬值、以及石油期货市场及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角色。美元连续贬值,当然会反过来促使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价格的持续高走。事实上,如果我们按美元贬值幅度回算各年度的油价实际涨幅,就会发现,它们只是名义涨幅的60%左右。 石油期货市场方面,一些养老基金、公共基金、对冲基金的投资(投机)性参与,对价格起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市场的资料显示,以对冲基金为主的非商业交易商,所持有原油期货仓位可达到30%以上,非常活跃。它们改变了石油市场由石油生产方和消费国占主导的传统格局。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的任何动向,都会加剧油价和市场波动。这一点,在解释世界油价短期波动、特别是振幅加大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油价调整最新消息表

国际油价创14年新高,中国油价在国际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我们油价也在调整啊,只不过有滞后期。说到油价高还是低,这个就没法说了,有人觉得高,有人觉得低。而且国内成品油定价也不能只看原油啊,比如两桶油它自己也有运营成本,也有大型工程建设成本,还有各种税,所以国内成品油价高于原油价格才是正常。至于感觉比某些国家成品油价贵,那要看供需关系了。

既然油价的未来并不乐观,在这样一个高风险环境面前,我们投资者要如何应对呢?首先,我必须要承认,我自己之前是完全低估了此次俄乌战争的影响。不管是俄罗斯攻克兰首都基辅,还是西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制裁都出乎了我的意料。我自己反思,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在分析战争对股市影响时,没有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做准备。吃一蛰长一智,上次的教训也启发了我,今天该怎么去应对油价的问题。

首先,在我个人看来,我认为战争的影响终会过去,但制裁不一定会很快结束。所以油价要想回归,一定是需要更多政治上的斡旋。这个我无法预测,但历史告诉我们,我也愿意相信,争议总会向和解的方向发展,即便路途可能非常坎坷。油价也有很大机会能够最终开始回落。所以我认为保持投资十分关键,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市场就会缓和,我们也不想错过那一天的到来。

但与此同时,我也知道,我的判断很可能会出错。如果最糟糕的情况出现,无法在政治上做出有效的应对,那么油价也很可能冲高至150甚至200以上,经济可能会陷入滞涨。这样的风险是一直存在的,即便我认为发生的可能性不高。但我也会对此做出应对。我会在保持投资的同时,给自己的持仓做足够的对冲。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杠杆,减少投资风险。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最不可取的就是赌一边,因为市场风险很高,不管你选哪边,判断错的代价是极大的。?

2021年9月柴油猛涨原因是什么?

油价调整最新消息表:

由于市场担心高通胀打压经济增长和需求,本周油价承压,但供应紧张迹象限制了油价下行步伐。OPEC+少量增产凸显了市场应对进一步供应短缺的能力有限。促成目前盘中国际油价上涨。

油价将会在3天后的8月9日24时(下周二晚上12点)迎来调整,目前一个周期10个工作日的统计时间,已经进行了8个工作日。

油价上涨

在世界关注中东局势的同时,也有观点认为,政治危机并非这次油价飙升的唯一原因。石油价格猛涨应该说只是一种市场恐慌,但是结构性供应危机谈不上。虽然利比亚的局势一直扑朔迷离。但是从世界的整个石油供应结构来说,利比亚占的份额并不大。最主要的问题是石油价格本身就处在一个通胀的轨道中。里面更大的原因还是投机在作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油价

为什么现在国际油价都还没有下降呢?

2021年9月柴油猛涨是国际原油价格呈偏强走势。

一方面,市场继续担忧能源危机问题,特别是欧洲天然气紧缺依然严重,价格高企下对石油替代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沙特和俄罗斯仅增产40万桶/天,这导致供应较为紧张。

不仅如此,从沙特和俄罗斯等国的表态来看,下次减产会议也难以加大增产量,俄罗斯甚至预期油价将会迈过100美元/桶。因此,乐观氛围下,国际油价上涨依然稳健。

截至10月21日收盘,国内第10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为6.81%,预计10月22日24时国内汽柴油零售限价每吨分别涨300、290元,升价92#汽油及0#柴油分别上涨0.24、0.25元。

本轮调价落地后,9-10月份,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将实现“四连涨”,消费者用油成本显著增加,汽油、柴油分别累计上涨875元/吨、845元/吨,折升价分别为92#汽油0.69元、95汽油#0.73元、0#柴油0.72元,目前车主加满一箱50L的92#汽油比8月底多花34元。

为什么最近国际油价涨的这么厉害 ?

中国汽油猛涨的真正原因

月23日,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再次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虑国际市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2005年发改委公布大是51美元)。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平均每升93号油大概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证明!我不久前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有长期亏损的说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四、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空的复杂局面加剧。可怕。成品油涨价,因为你是垄断,但下游产业却是竞争性行业,不能涨价。比如公交和出租车,关系群众生活,其价格调整要经过严格审批,油价从2元涨到4元多,公交价格和出租车价格并没有什么提高,可见,油价上涨只能消化在成本和补贴中。汽车制造业是国家寄希望的产业,但消费环境不良,加上油价上涨,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两年的工资并没有显著增长,翻倍上涨的油价让大家很难受。可见,这是赤裸裸的掠夺,扭曲中国经济结构,增加了所谓的膨胀压力。尽管,中石油的滚滚暴利,让国家,同时也让某些不可明说的利益群体欢欣鼓舞,但是,这种危害中国经济的掠夺经济思路,将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观察大家对油价上涨虽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捣鬼,但是不知道要点!我在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战略物资,国内的油田都是这两个集团垄断的。只有他们有开和销售权利。近几年国家进口石油越来越多,今年会达到1.5亿吨。进口石油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岂不是两大集团就没有话语权了放心。关键的石油进口权还是只有两大集团所有。国内的炼油企业就算是油价再便宜,也无法自主进口,只能从两大集团买他们加价进口的原油。

这样两大集团对内把持油田,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国内原油价还不是他们说得算?国内的炼厂,包括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是在亏损,那是因为原料石油(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价格是两大集团定的!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亏损无所谓,反正在贸易/开环节已经有足够惊人的利润了!!

而且炼厂亏损的情况可以成为汽油涨价的借口,掩人耳目。于是我们就这样因为所谓的炼厂亏损,口袋的钱被淘空!!!!

石油是工业血液,现代基础工业的王道!!两大集团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个国家竞争力甚至国家安全!!90#油从今年3月份的3.18上涨到7月份的4.06,快一块钱了,还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业破产阿?到底有多少企业背上沉重的运费成本阿?无耻的抢劫!!2004年两大集团净利润2000亿,咱们国家gdp才多少?11万亿,各行业综合净利润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亿。可见40%的国家利润都是两大集团的!大家伙都在给两大集团打工呢!!

有人会问,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为什么这样丧心病狂的掠夺财富不顾危害国民生机?其实这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所有权和资本不是纯粹国家的了。资本是贪婪的,对利润的追求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看到这里,国内油价未来的走势相信每个看过帖子的人已经很清楚了。

我很担心国外投资者利用两大集团的垄断地位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从这个角度讲,两大集团已经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了!!有时候看到纺织厂的女工虽然一天12小时的拼命干活,居然连500块钱的工资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厂因为纺织原料涨价(非棉的纺织品大部分是石油变得)或者停产/或者破产。心情真是无法描述。前一阵子还听说北京有的哥为了多跑出点钱过劳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亿的纯利还叫嚣亏损要求涨价的嘴脸是什么麽样那2000亿人民的血汗钱又有多少进了原本已经很富裕的老外口袋里!!

无论如何,两大集团正在挤垮国内非自有的炼厂,同时也正在挤垮社会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现在的情况不得到改变,两大集团的目的很快就会完全实现。

可能有人问,目前发改委已经批了19个非国营的公司可以进口石油。其实私营企业进口石油除了要有进口权,还要有配额,2005年非国有进口配额一共才0.1亿吨,根本没有影响市场!而且两大集团除了因为自己是国有公司,进口不受限制之外,还注册了非国有企业,也在这19家里面混,用他们的实力抢占绝大部分配额!!太狠了!!关于私有企业石油进口权/配额具体详情大家可以查询国家商务部网站看看!!

谢谢大家帮顶,大家有工夫就转贴,不要让整个社会被两大集团“炼油厂亏损/加油站亏损”的幌子骗了

石油价格为何一涨再涨?

在欧佩克减产不力、美国原油库存大幅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国际油价18日跌至2005年5月以来新低,盘中一度失守50美元大关。昨天亚洲电子盘中,纽约油价至截稿时报50.36美元/桶,跌12美分。至此,国际油价今年以来已跌去约20%。

曾经一度被视为“不可能被攻破”的50美元阵地这次真的要“失守”了。

18日,纽约商品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下跌1.76美元,收于50.48美元,为20个月来最低点。盘中油价一度跌破每桶50美元大关,下探至49.90美元。伦敦国际石油3月份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下跌1.03美分,收于51.75美元。昨天亚洲电子盘中,纽约油价至截稿时报50.36美元/桶,跌12美分。

据美国能源部当天发表的报告,在截至1月12日的一周里,美国原油库存增加680万桶,大大超出市场预期;汽油库存增加350万桶;取暖油和柴油等其他成品油库存上升90万桶。

业内人士指出,美国部分地区持续出现暖冬天气降低了美国的取暖油消费需求,导致了美国原油库存大幅增加,这是当天油价下跌的主因。

南都期货研发部分析师刘月来此前向早报记者表示,油价暴跌主要由六大因素促动:首先是天气因素,暖冬气候造成美国的取暖油需求下降;其次是美元大幅反弹,总体上,美元与油价呈负相关关系;其三,欧佩克减产目标没有完成,原定要减产120万桶,结果只减产了50万桶;其四,美国成品油库存大幅增加;其五,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最后,国际基金大举看空原油市场,近两周以来增加了3万多手空单。

颇令人意外的是,尽管油价“跳水”格局已定,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近日却表示,在经过当前的“调整”后,油价会继续上攻100美元的高位。

罗杰斯曾成功预言了1999年以来的商品超级牛市,他一直力挺石油、金属和谷物的长期牛市

排除各种“阴谋论”,在较为严肃的讨论中,关于最近油价猛涨的最常见的两种解释是:1、“金砖四国”经济崛起,打破了石油市场的供求平衡,所以价格上涨;2、OPEC控制产量垄断价格。

这两种解释有一些道理,但并不尽然。1、金砖四国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增加了石油需求,但并没有打破国际市场目前的供需平衡态势;2、OPEC存在已经几十年,为什么2005年以来,在没有局部战争而石油市场供需大致平衡的情况下,油价一下子就上去了呢?而且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OPEC操纵了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而期货价格通常是决定现价的先行指标。

那么,油价一路上升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在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地质学家M K Hubbert博士就提出了一个石油产量曲线大致呈正态分布的设。该设认为由于石油的不可再生以及油田的生命周期,在探明储量达到高峰以后的一段时间,石油产量也会出现顶峰,而后,石油产量逐渐下降。1956年,他发表了10年美国石油产量达到顶峰的惊人预测。而后,美国的石油产量果真在11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世界石油产量会在什么时候也像美国那样达到Hubbert Peak 呢?

一些学者估计就在2008-12年期间,乐观的认为在2020年。

至于石油可用年限,英国石油公司的一份报告,认为世界石油还可开40年,而最乐观的美国能源署,预计还有90年。可是就是这个美国能源署,前几年还预测油价会在60美元/桶稳定下来。

如果Hubbert Peak的设成立,而且在最近几年出现峰顶,石油价格一路高涨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所以,由于石油等矿物不可再生,石油价格就不再取决于“成本+利润边际”的定价原则,它可以脱离当前短期市场供求基本面的制约,提前反映的稀缺性,同时受潜在的替代能源(如太阳能)价格的影响,由替代成本定价。譬如,如果以太阳能作为替代,那么现在的电价就应该5元/每度。

这样,只要石油难以替代,特别是在供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使用的新能源在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取得根本突破以前,油价可能只有更高,没有最高!

石油价格在最近3-5年涨到300美元/每桶,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

油价与全球宏观经济状态息息相关,因此油价是一个关键性价格。由于油价反映了现货和期货市场所在国的定价权,因此,不同时期油价的涵义有所不同。在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下,石油的政治属性弱化,经济属性成为常态,金融属性越发明显,油价波动成为金融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平时听到的播报的“油价”,一般都是纽约和伦敦期货市场的即时价格,事后统计和研究用的油价则一般都是现货市场的交易价格。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1-2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