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油价历史最高时候多钱一升呢?

2.中国一年石油消耗量

3.石油和天然气会面临枯竭么,油价还会继续升高吗?

4.年石油供需形势分析

石油价格近十年数据_历年石油价格曲线

低油价对消费者的利好是暂时,伤害却是长期的。

成品油价格终于进入了「5元时代」,上一次国际油价滑落到30美元以下还是在2016年,美国大力发展的页岩气有了巨大实质性进展,沙特为了打击美国页岩气立即增加产能,将油价控制在60美元左右,而这一价格被认为是页岩气开发成本价。

2020年,时隔四年,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这回是沙特、俄罗斯两大产油国希望达成协议共同减产以便维持石油价格,但显然面对来势汹汹的低迷经济,俄罗斯拒绝了这一提议,于是沙特再次动用石油武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石油价格战。

正常来说,石油暴跌让我们用更低的价格享受成品油,是所有老百姓乐此不疲见到的景象。可,石油暴跌的背后,却对你我、汽车行业造成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到底是哪些影响呢?

经济危机下,石油常年维持低位

如果担心石油暴跌只是昙花一现,倒大可以放心,以沙特和俄罗斯目前不断紧张的局势,两国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因此在沙特、俄罗斯谈判崩盘之后,两国相继提高产量。石油供需开始由全球平衡转向抢占市场份额。

对此,沙特以25美元/桶的价格向欧洲、亚洲那些使用俄罗斯原油的国家提供低廉优质的原油。俄罗斯不甘示弱,日前表态,俄罗斯能够承受石油价格在6到10年内维持在25美元至30美元的水平,同时可以承受极限价位15美元/桶。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减速,沙特和俄罗斯国内纷纷陷入危机。沙特等欧佩克国家经济滞涨,经济社会矛盾增多,而俄罗斯经济“发展不佳”,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说俄罗斯今年预算将会出现赤字,加上疫情影响,经济减速已经严重影响了航空运输、旅游业、小企业在内的经济部门,包括汽车在内的大宗商品的购买正在减少。

两个国家都希望通过抢占石油份额获得更多收入,取得更高的政治地位。即便不以沙特、俄罗斯两国争斗为依据,按照往年经济低迷时石油价格走势,石油也终将在短时间内维持低位。

在疫情影响下,人们对于因疫情导致的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周期的担忧加大,而一旦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原油的需求量首先会锐减,而这也会导致石油价格出现一波连续下跌。对比2008年经济危机,全球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超过一年,接近两年,也就是说这个短时间至少也会超过一年。

如此低廉的石油价格,却对消费者并非利好,对汽车行业更是弊大于利,又是怎么回事呢?

打击新能源汽车产业

油价逐渐走低,会让人们在购买新车时不再过于关注燃油经济性,一旦这种情况发生,SUV等经济性并不占优的车型销量会得到提升。根据密歇根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UMTRI)的数据,2018年,原油价格下跌时,美国新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下降了0.2英里/加仑,达到25英里/加仑。

从具体产品销量上看,新车销量下降了5%,但轻型卡车和SUV的销量分别上升了5.8%和2.2%。总的来说,自从UMTRI在2007年开始研究平均燃油经济性以来,这个数字已经上涨了4.9英里/加仑。

在油价走低的趋势中,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人们不在意经济性,同时更应该在意SUV销量上升是新车销量下滑5%的前提下,也就意味着油价走低,全球经济引擎对石油的依赖减弱,经济减速,消费欲望被打压,赚钱更加困难。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油价上涨,新能源汽车优势增加,油价降低,新能源汽车优势不再,也就导致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下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之间的定位,在支出成本面前,片刻土崩瓦解。

以目前92#汽油5.5元/L为例,加注一箱40L的马自达3昂克赛拉,可以行使500公里,总成本200元,而一款行驶5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80度电版本,快充电价普遍在1.3元左右,则每次充电为100元。两者支出差距正在缩减,同时由于传统燃油车售价带来的优势,新能源车辆优势减弱。

5.5元,实际是两桶油成品油最低价。国家对于成品油售价的管控是在国际油价30美元~130美元区间浮动时,油价跟随国际油价调整而调整,一旦低于30美元,则成品油价不调整。对此,面对低廉的国际油价以及两桶油成品油的供给,许多民营加油站会倾向选择购买海外走私原油,从而提供更加低廉的汽油,更降低了消费者支出成本。

实际上,石油暴跌直接扭转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逻辑,虽然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主要希望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增加煤炭的利用(因为中国是个富煤少油的国家),但在低廉的石油面前,国内的煤化工企业基本上陷入全面亏损,整个行业的发展也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能源结构改革始终不能建立起强逻辑。

如果对消费者来说,油价走低只是不会选择新能源汽车,但对国家来说,意味着国家在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的无所适从。

中国曾希望在2020年施行对传统燃油车二氧化碳排放要求,尽量提高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的销售比例。在此之前,不断对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以帮助新能源汽车取得价格上的优势。

正当逐渐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时,国际原油暴跌,新能源汽车直接丧失了原本价格和使用成本上的优势,也就是说低油价正在考验是否继续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维持新能源的顺利推进,否则将前功尽弃。

事实上,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疫情对中国消费欲望打击严重,人们消费理念趋于保守,对汽车大宗消费是持鼓励态度的,无论汽油车和新能源车都不会加以限制,也就是说低油价使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受到了阻碍。

对来说,继续补贴新能源汽车就是增加财政压力,而另一方面石油暴跌,短时间内中国将难以真正享受到国际低油价的红利。2014年,中国开始启动战略石油储备,分别在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4个地方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以保证国际能源署(IEA)建议的一国石油战略储备不低于90天消耗量。

作为主要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其自2005年以来,石油进口量不断攀高,并且在2019年创下新高,而相比之下美国由于大力发展页岩气,降低了对石油依赖,于是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中国高价战略储备的石油,在面对低油价时该如何处理?

也就是说如今我们正在享受的成品油低价,正是建立在以往高油价时买入的大量石油,随着油价大幅下跌,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这些高价买入的石油面临着巨大的存货跌价损失,这种资产减值带来的杀伤力可能会远超预期。

根据澎湃新闻《中国84艘巨轮赴海湾抄底原油?抢购可以有,但这是条新闻》的报道,虽然中国有抢购低价油的动力,但商业库存处于高位,增量空间有限,而目前用的方法是要求VLCC(一种大型油轮)减缓航行速度,成为中国储油的「浮仓」。

油价虽低,却没有更多地方可以存储,中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享受低油价的。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油价走低,意味着经济引擎动能不足,各国都会减少石油进口量,所以低油价往往预示着经济低迷,消费者除了享受到低油价之外,也要经受赚钱更辛苦的煎熬。

打击替代能源产业

过低的石油价格是不健康的,过低的石油价格会鼓励石油过度消费,同时会打击国内油企业。沙特油品质量较高,购成本较低,如果不加价格管制无限制涌入中国,中国本土石油企业会面临竞争压力,甚至倒闭。中石化旗下,胜利油田就曾经关闭4个油田,以减少低油价带来的损失。

这是全球石油巨头常用的招数。

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一定程度上就只针对美国页岩油革命。页岩油的实质性进步打击了传统产油国利益,为此,沙特为代表的OPEC破釜沉舟,在油价暴跌之际坚持不减产,成为油价暴跌的第二轮推手,使国际油价在2015年初迅速跌破60美元这一美国页岩油的成本线。美国的页岩油产区开始陷入亏损,随着油价持续下降,很多页岩油公司将被淘汰出局。当国际油价跌破30美元,美国开工的页岩油钻井平台数量急剧减少,资料显示,美国开工原油钻井平台数比一年前下降了64%。

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原油价格如果长期低位运行,对于中国经济的一大冲击在于,国内的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开发将遭受重挫,能源结构转型将会更加遥遥无期。

按照中国的能源消费,2020年非化石能源(水电、风电、核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等)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到2030年达到20%左右。2018年,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达到了14.3%,当这一切循序渐进推动时,石油暴跌显然构成了极大挑战。

油价长期低迷,很多替代能源产业可能就会因为持续亏损而慢慢退出。中国目前正在全力推动的锂电池、氢能源战略,甚至日本的清洁能源混合动力车型,大量企业可能面临亏损,最终破产倒闭。

如果中国替代能源企业倒闭,国际油价又重回高位,中国的能源消费将再次陷入被动。作为世界上对进口原油依赖度达到70%以上的国家,中国经济即便增速下降,对石油的依赖也十分惊人,而此次石油暴跌恰恰是中国丧失了对替代能源的布局,未来中国能源改革之路将会更加困难。

研发新技术的企业赚不到钱,即便这项技术很有前途,但仅仅一项「当前成本较高」,便有可能被迫中止,无力维系。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包括美国90年代,正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时,丰田、本田、通用在美国、澳洲开展了大量的太阳能汽车、纯电动汽车甚至氢燃料汽车的项目,丰田在1996年推出普锐斯,通用在2008年推出沃蓝达,之所以不能大范围普及,恰恰是因为石油企业一旦将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这些新能源技术不得不被搁浅。

如果石油价格始终维持高位,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包括新能源汽车都会取得极为快速的发展,但石油企业清楚的知道,一旦替代能源发展成熟,石油将失去利用价值,其定价权便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能否扛过这一轮低油价冲击?

在目前30美元的油价背景之下,仅仅依靠新能源产业自身已经很难抵御寒冬,必须加大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这事关新能源产业的生死,同时更事关未来中国能源改革的布局,如果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这一轮低油价冲击下全军覆没,也就意味着未来几十年中国的能源消费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

目前中国许多新能源产业已经得到了长足进步,而且已经被定为国家战略,在这场低油价冲击之下,这个战略就有了更深层的意义。美国页岩油产业就是不断提升技术,增加防御能力得以生存,所以2005年之后,美国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对于此次油价暴跌,美国人乐开了花,特朗普甚至发推说「油价降低对消费者有利」。

政策和汽车企业的双重考验

2020年是汽车大考的元年,中国在2020年之后,对汽车排放的要求不断严格,并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排放要求最苛刻的国家,而欧洲也对汽车企业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排放限制,这就要求汽车企业提高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

不过,2020年,这项政策真能推行吗?

据《福布斯》报道,?2020年西欧轿车和SUV的销量或因新型冠状疫情的影响下降19%,而总部位于英国的捷豹路虎、梅赛德斯的母公司戴姆勒和法国大众汽车制造商雷诺因财务状况最为脆弱,面临的风险最大。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表示,由于新型肺炎疫情爆发,公司将下调今年汽车销量预期目标,由原来增长8%降至增长3%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18日表示,疫情将对汽车行业一季度的运行影响巨大。如果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一季度产销量下滑45%左右,上半年产销量下滑25%左右。

经济减速、消费欲望降低,汽车的生存压力空前。石油崩盘之后,美股率先表态,短短10天之内4次熔断,美联储降息,开始放水,保证流动性,但全球股票市场对未来依然是悲观的,尤其是汽车行业。

特斯拉距离顶部900美元股价,至今已经跌去一半,国内汽车龙头上汽集团重新回归2016年时的水平,吉利集团则从2017年的28元跌去三分之二,如今只有10元。全球市场对汽车行业的未来都一直悲观。

一方面是汽车行业营收出现问题,不断下调营业额和利润,另一方面,消费者正在捂紧自己的钱袋子。由于石油是最主要的原料之一,石油的低价会带动许多产品成本降低,人们预期未来商品价格比现在会更便宜,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会选择延期生产或者消费,本就需要刺激消费的经济会更加低迷,中国经济开始有了「输入性通缩」。

于是,又要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是环保法规的考核期一到,对不满足要求的汽车企业进行处罚;另一方面,鼓励汽车消费,使消费回归正常,保证汽车企业正常维持。

那么,环保法规会在2020年对汽车企业开出罚单吗?

这个罚单会不会成为压垮汽车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中国还是欧洲。

在此之下,极有可能推迟环保法规的实施,重新制定相对宽松的汽车排放政策,待经济好转时,继续对汽车企业提出排放要求。我们乐观地估计,2020年的排放要求可能会推迟到2025年,这将大大缓解汽车企业在引擎研发、投入的压力,是汽车企业拥有一段喘息的时机。

表面上,石油暴跌对消费者是一件利好,实际上当下的利好和低成本,有可能是在透支我们的未来。它让我们在加油时少花20块,却可能让我们多花500块购买空气净化器,50块买衣服、10块买食物,以及未来把少花的这20块还回给更高的油价….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油价历史最高时候多钱一升呢?

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从稳步下降到急剧上升的转折点是1999年。与1998年相比,世界的石油需求增长了1.1%,而开量下降了2.1%。1999年全世界石油产量少于1998年的主要原因是“欧佩克”成员国降低了产量。其中,减产最多的是沙特阿拉伯(3000万吨)和委内瑞拉(1600万吨)。相反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增长迅速,近两年增长了1.5倍。所以,1999年伊拉克回到了世界产油国的前10位。而美国在油价下跌期间曾关闭了许多低产井使产量急剧下降。因此,目前产油大国的前三名是沙特阿拉伯(3.84亿吨),俄罗斯(3.03亿吨),美国(2.95亿吨)。

从探明储量的情况来看形势并不乐观,1999年世界石油储量减少了1.8%。其中,美国的石油储量几乎减少了7%,美国也称这是近53年来最大的降幅,各个州已探明的新增储量仅能弥补油量的24%;而“欧佩克”国家增加了1.3%,使他们在世界储量中的份额占到43.5%。在更长的时间段里对储量进行分析可得出结论,近十年来天然气储量增加了22.3%,而石油储量仅增加了1.7%,也就是说天然气储量的增长是石油储量的10倍。

表1.2给出了世界各地区和主要石油消费国1998~2000年每天石油需求量的数据,其中1998年为来自国际能源署石油月报的实际数据,1999年为估计数据,2000年为预测数据。

表1.2 1998~2000年对石油的需求量(百万桶/天)

俄罗斯1991~1998年经济危机中主要燃料的产量急剧下降,石油减少了34%,天然气减少了9.5%,煤(与1988年相比)几乎减少1倍,在工业生产实现攀升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尖锐的能源短缺现象。

俄罗斯目前每个居民的石油平均消耗量相当于美国1920年的水平。也就是说,美国一个居民的年平均石油消耗量为3吨,加拿大、挪威、芬兰、瑞士为1.9~2.6吨,欧盟国家为1.6吨,日本为2.2吨,俄罗斯仅为0.9吨(但在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曾达到过将近2吨)。必须看到,近年来俄罗斯的能源生产与消费领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导致能源不足的现象漫延。这里指的是,1991~1999年给燃料-能源行业的投资缩减了2倍。自1994年起石油、天然气的新增储量开始小于其开量。而在改革年代,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耗电量增长了0.5倍,一些工业部门的固定资产大量损耗:煤炭工业损耗率为56%,天然气为35%,油部门为51%,石油化工为80%左右,电力工程为48%。现有的输油管网损耗了63%,将近40%的发电站已运行25年以上。表1.3中引述的数据可说明这一情况。

表1.3 1998年反映俄罗斯燃料-能源部门不稳定因素的相关指标

1998年一次能源的产量只相当于1990年水平的73.7%,这时国内产品总量降至1990年的60%,而能耗却为1990年的70%。为什么生产不景气,对燃料和能源的需求量却下降不多呢?原因在于:市政、居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的能耗水平有所提高,即内需增大了,同时许多工厂的生产不景气使能耗比增大,从而使1998年的国内总能耗比1990年提高了16%。

专家们的基本观点是,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情况将进一步恶化:到2005年一次能源的产量只能达到2000年的80%,国内燃料和能源的供应量将比1998年下降30%,油量下降18%,发电量下降11%。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俄罗斯的能源安全体系具有特别意义。安全体系应包括保证国家能源工业稳步发展的理论和规则体系,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发点,把保证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理念作为主要内容具体化。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当然有必要全面了解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费和生产趋势(表1.4)。

我们注意到,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变好,由东南亚19~1998年金融危机引起的石油需求下降趋势已被遏制,使得石油需求量出现新的增长。这时“欧佩克”成员国于1999年首次突然提高了石油产量。但是,由于缺乏世界石油储量的确切信息,所以当前国际石油市场上仍迷漫着一种不安情绪。国际能源署认为,在1999年底和2000年初人们已开始开“库存”的储量。国际能源署和国际能源委员会第15次世界能源代表会提出了2020年之前世界能源需求量的预测报告,报告中列举了三种发展世界能源经济的可能方案(表1.5)。

表1.4 各时间段世界发电所需能源的增长速率

表1.5 世界能源需求量预测

注:分子——需求量,×10亿吨标准燃料;括号内的数据——能源载体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分母——与1990年相比的增量。

(1)参考方案——在保持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年均经济增长率3.3%的前提下,设各国能耗下降的速率比以前更快,世界的能源需求将由1990年的125亿吨增至2020年的191亿吨标准燃料。

(2)加速发展的方案——设发展中国家将以比参考方案更高(增加1%)的经济增长率发展,2020年能源消耗几乎要增长1倍,达247亿吨标准燃料。

(3)环保方案——尽量考虑到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设各国的能耗下降速率比近15年来快50%,则到2020年世界的能源需求将增加30%,为160亿吨标准燃料。

众所周知,大量已探明的石油储量都集中在“欧佩克”成员国(大于1060亿吨),主要分布在中东和近东地区(将近900亿吨),这些国家完全有能力长时间进行高速开。但考虑到目前国际上的石油供求关系非常复杂,预计将来石油供应的形势将更严峻。可以肯定,今后世界油价必然上涨,为获取石油来源和争夺远景区地质勘探权的斗争必将加剧。

据国外专家预测,世界上有70%未开发的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中东和近东地区、前苏联地区和美国。所以人们特别关注五个有油气前景并在近年来已投入大量开发的地区:巴西的卡姆波斯地区、东委内瑞拉地区、前苏联的北卡斯皮斯克和卡尔斯克地区、沙特阿拉伯的波斯湾省,以及新的含油气区域——中国西部的塔里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巴布亚地区和巴列海东部。

世界天然气的相关数据列于表1.6。

表1.6 截止1999年1月1日的全球天然气

注:据1994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召开的国际天然气代表大会资料。单位:上表—万亿m3,下表—%。

对许多国家来说,随着自有的枯竭,天然气的供应形势将进一步复杂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得不去寻找并开发新的含气区域,其中包括一些难进入的地区。

Н.А.克雷洛夫对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远期前景做了预测。他认为,第一阶段(25~30年内)将在已经开发或打算开发的矿区进行开;第二阶段(至2100年)的石油天然气基地就是今天尚未勘探的地区。目前主要用地质模拟的方法来对这些地区的进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预测的重要基础。预测2030年以后的油动向时,他以1993年1月1日公布的俄罗斯陆上和水上石油评估资料、报告和历史资料为基础。他认为,报告中提到的已投入60%~70%资金但目前尚未探明的可能就是21世纪的工业储量。Н.А.克雷洛夫预测,在2030~2100年间俄罗斯将进入油量下降的阶段,但下降的速率可能逐步减缓,到2100年石油和冷析油的产量可能达1.8亿~2.0亿吨(图1.2)。他把21世纪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分成三个大阶段:

图1.2 俄罗斯年油量(包括含气冷析油)实际值和至2100年预测值的曲线

图中1、2、3分别表示最大值、最可能的值和最小值

(1)2000~2030年:开发西西伯利亚的,并开始开发巴伦支海、喀拉海、萨哈林岛大陆架和东西伯利亚的。

(2)2031~2060年:在开强度下降的情况下继续开西西伯利亚气田,开发喀拉海和巴伦支海、东西伯利亚的,并开始勘探北极东海。这时大陆架和东西伯利亚的开强度开始普遍下降。

(3)2061~2100年:继续开发北极西部水域的并开始开北极东部海域的,在西伯利亚开强度进一步下降的同时,继续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陆地。

作者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专家的研究成果——“21世纪世界能源的需求动态及燃料-能源基地的结构”相吻合。

虽然人们在预报世界石油开始减产的时间上有些分歧,但有一个结论是共同的,即在21世纪前25年必然会出现石油减产。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欧洲经济委员会下属的动力委员会预测,到2005年全球煤的需求量将是1990年的1.24倍(由33亿增至41亿吨标准燃料)。国际能源委员会预测,在1990~2020年间世界煤炭的需求量按参考(中等)发展模式将增至46亿吨标准燃料,或者说2020年将是1990年的1.39倍;而按快速发展模式将增至69亿吨标准燃料,或者说2020年将是1990年的2.09倍。

不同的学者对全球煤炭的需求量做出了或乐观或保守的预测。例如,德国学者屠达斯预计,到2060年煤的需求量将比1980年增加3倍,在2060年和以后的200年里煤将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契德维克则认为,煤的产量将平稳而适中地增长,他对欧洲和原经互会国家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不看好,缺乏信心。许多专家还预测,可用露天方法开的煤炭将很快用尽。随着煤炭需求量的增长,无论露天区还是地下区的煤炭都将被快速开发。

煤炭的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发电。许多国家一半以上的能耗来自煤发电厂提供的电能。例如,美国每年有将近2/3的煤炭产量用于发电。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在新建的发电站里将用组合循环工艺,使燃烧效率由现在的35%~40%提高到45%以上。

随着石油天然气储量的消耗,人们期待着在煤层气化领域取得新的技术突破。因为世界上煤的储量非常巨大,那怕只有一小部分能用来产生人工流体燃料也是很可观的,可以从本质上改变世界经济的面貌。

目前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波兰等国将成为主要的煤炭生产和出口国。中国到2010年煤20亿吨;美国在用“净化工艺”的条件下,到2010年将产煤11.95~13.88亿吨。可以预计,哥伦比亚、巴西、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越南和其他国家煤的开量、消耗量和出口量也将增加。

可燃页岩是我们关心的另一个热点。加拿大和前苏联都曾做过许多利用可燃页岩作为热电站燃料的试验。然而,可燃页岩更吸引人的用途是将来可作为获取人造石油和其他化工产品(包括副产品二氧化钛)的重要来源。今后应按这个目标来开发利用莲斯克矿区的大量可燃页岩储量。

国际原子能办事处和欧洲原子能铀矿组的技术委员会会议指出,在1995~2010年期间全世界对铀矿的需求量为106.8万吨,其中包括WOCA成员国的87.7万吨和其他国家的19.1万吨(表1.7)。据全俄矿物原料和利用研究所的数据,再结合某些原子能欠发达国家(例如一些亚洲大陆国家)准备快速发展原子能的预报,可以肯定今后原子能的需求量将出现实质性增长,许多国家都将开展铀的开和加工。其中,中国准备到2010年使铀的生产至少达到3500吨/年。

表1.7 2010年之前每年对铀的需求量预测

注: ,608为需求量,单位千吨;100.0为所占比例,%。

一些铀矿的主要用户(西欧和东欧某些国家,日本,美国等)由于自身缺乏铀矿,所以将主要依赖从铀矿丰富、开业发达的国家进口。这些国家主要指加拿大、澳大利亚、尼泊尔、纳米比亚,而巴西、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也可能成为铀矿的出口国。将来通过销毁核弹头,从高浓缩铀中获得的低浓缩铀也将成为原子能发电站核燃料的重大补充来源。

即使用“绿色”运行模式,原子能发电的成本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俄罗斯原子能发电站发出1千瓦小时电能的成本是15.2戈比,而天然气发电成本是23.6戈比,重油发电是72.7戈比,煤发电是44.5戈比。

预计今后十多年的特点是,发展中国家对包括原子能在内的能量需求也将猛增。考虑到1995~2010年间许多矿山将由于储量枯竭和其他原因而停产,所以必须加速铀矿新区的勘探和开发,在形成等级储量的矿区引进新的矿设备,使矿成本控制在80美元/千克之内,将来再升至130美元/千克。这样将有利于提高矿速度,并繁荣世界的铀矿贸易。近期内,许多国家(包括原子能技术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铀原料的供应问题。所以,争夺铀原料必将成为一个尖锐的世界性经济政治问题。

至于其他的未来能源,还有钍、氚、天然气水合物、泥炭和地热等。目前人们尚未注意到可作为能源载体的钍。但是现在工业应用钍的工艺已研制成功,其主要优点是钍比铀在环保方面要安全得多。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钍的矿产地就是锆矿时产生的矿渣。所以对钍必须重新评价。氚的储量有无限大。天然气水合物是将来可能的动力原料之一,我国北方的海洋中就有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显示。应从农村经济的需要出发对泥炭重新评价。再远的未来,人类将大量从地热和海洋能中获取热能。

中国一年石油消耗量

2018年10月份油价突破了历史之最,在个别地方现在95号的汽油更是出现了9.32元一升的价格,这已经突破了国内历史油价的最高纪录!我国的油价大大小小一共进行了十八次调整,其中上调11次,下调6次,搁浅一次!但是在这十几次的调整中,涨幅远远大于下调的幅度!

石油价格猛涨应该说只是一种市场恐慌,但是结构性供应危机谈不上。虽然利比亚的局势一直扑朔迷离。但是从世界的整个石油供应结构来说,利比亚占的份额并不大。最主要的问题是石油价格本身就处在一个通胀的轨道中。里面更大的原因还是投机在作怪。”

同时,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也发表观点认为:无论从短期或长期来说,流动性泛滥、美元弱势及对美元贬值的预期,导致油价将持续上涨,低油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应做好应对长期高油价的准备。

国际油价暴涨:

国际油价周四大幅反弹,布伦特原油期货和美国原油期货双双暴涨逾10%,收复本周早些时候全球市场动荡时的大幅失地,得益于市场臆测委内瑞拉呼吁召集OPEC紧急会议、全球股市反弹和供应速度放缓催生空头回补式反弹行情。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委内瑞拉与OPEC成员国接触,力促与俄罗斯召开紧急会议制定遏制油价大跌的。

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周四收涨4.42美元,涨幅10.25%,报47.56美元/桶;美国NYMEX原油期货价格周四收涨3.96美元,涨幅10.26%,报42.56美元/桶。

中国股市大涨缓解了市场有关该国经济的担忧,并推动大宗商品在本周遭遇抛售后普遍上涨。周四,上证综指收盘上涨5.3%。美国股市周三打破连续六日下跌的走势,缔造近四年来最大单日涨幅。根据分析师,证券资产的上涨支撑了所谓风险资产如石油和铜的普遍上扬。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油价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油价迎2018年最后一次调整,或以“五连跌”收官社会

石油和天然气会面临枯竭么,油价还会继续升高吗?

根据国内的石油数据来看,中国2010年消耗石油4.39亿吨,2011年消耗石油4.7亿吨,2012年消耗石油4.93亿吨。中国自产石油每年2亿吨左右,2012年原油对外依存度为56.42%,为历史最高值.

而根据美国能源部下属能源情报署的数据来看,2012年全球石油需求量为8905万桶/日;2012年中国石油需求量料为1018万桶/日(约5.3亿吨/年);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石油需求量为4539万桶/日。

按这个数据来看中国60亿吨的石油储量,按目前开速度可开20多年左右,但是实际上,每年会发现不少新增石油。国土部3月份公布的2012年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主要矿产储量的最新数据表示,2012年全国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5.2亿吨,同比增长13%,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0次、也是连续第6次超过10亿吨的年份,新增探明技术可储量2.7亿吨,同比增长7%,因此开的和增加的差不多。

年石油供需形势分析

石油和天然气根本不是紧缺,从没有面临枯竭。油价也不会一直升高。

一直以来,我们上学时课本上就告诉我们世界上的石油越来越少,可能几十年以后就枯竭了。

但实际上,地球上的石油并不是在枯竭,而是越越多,反而有些过剩。而且,随着油技术的发展,石油的产量增加也越来越容易。

中国早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石油消费大国,从2020年到2025年,中国石油需求量的增长将占全球石油需求量的13.5%以上。不过,由于中国GDP增长的平缓,经济效率的逐年提高,新能源的增加,单位GDP消耗的石油能源的下降,中国的总石油需求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顶峰,大约为7.05亿吨,此后会逐年回落,到2050年将下降到5.9亿吨左右。

跟中国一样,西方国家的石油总需求也在稳定下降,这必将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长期走势。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石油价格的高水平不太可能维持很多时间。

而且,在世界上所有工业体系完备和制造业强大的国家里,单纯开石油和销售燃料的产业的占比都非常低。比如美国的页岩油产业总量只占到美国经济的2%,大约只有5000亿美元。而中国在2019年的石油开和进口营业的总额大约为4000亿美元(其中国内开营收1569亿美元,进口为2387亿美元),这大约只占中国GDP总额的3.1%,油和卖油都不是举足轻重的产业。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的石油,都没有进口的芯片货值高。

因此,制造什么和怎么制造,才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单纯依靠挖石油卖石油是不会成为大国的,只能坐等制造业强国的收割。世界经济是可以影响石油价格的,但石油价格绝对不会主导世界经济。所以,都把心放肚里,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石油只能原来越多,不会枯竭的。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在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一个焦点。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我国是石油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进口大国,石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增势明显,但我国石油匮乏,产量增幅有限。在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不能取代石油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一段时期内,满足国内需求势必依靠大量进口国外石油。因此,加强石油供需形势研究,为国家制定能源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保障我国石油持续、有效供应,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一、国内外状况

(一)世界石油状况

世界石油储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截至2009年底,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817亿吨,比上年增加0.1%;按目前开水平,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还可供开45.7年左右。世界石油储量分布相对集中,地域分布极不平衡(表1)。石油储量较为丰富的地区是中东、欧亚大陆、非洲和中南美洲,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6.6%、10.3%、9.6%和14.9%。其中,欧佩克石油储量为1404亿吨,占世界石油储量的77.2%。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量的20%;其次是委内瑞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3%、10%、9%、8%和7%,以上6个国家石油储量合计占世界总量的67%。

表1 2009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及分布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6

注:*表示储比不详。

(二)我国石油状况

我国石油储量相对匮乏,储量增长缓慢。2009年,我国石油剩余可储量21.6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19%,人均占有储量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我国油气潜力较大,待发现和探明的较丰富,但其勘查难度不断增大,致使我国石油剩余可储量增长缓慢。按目前开水平,我国国内现有石油剩余可储量约可供开12年。我国石油剩余可储量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新疆和渤海、南海等近海地区。其中,黑龙江、新疆、山东、河北、陕西5省(区)和渤海地区合计占全国储量的73%(表2)。从具体油田来看,我国石油剩余可储量主要分布在大庆、胜利、天津、长庆、新疆、吉林和辽河,这7大油田剩余可储量占全国总量的70%左右。

表2 2009年我国石油储量及分布单位:万吨

二、国内外生产状况

(一)世界石油生产状况

综观20世纪世界石油生产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特点是直线上升,19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为2043万吨,1950年达到5.38亿吨,50年间增加了25倍,年平均增加约1000万吨。第二阶段,特点是稳定增长,1950~19年间,世界石油产量出现了质的飞跃,年均增加11078万吨,并在17年首次突破30亿吨。第三阶段,特点是缓慢增长,进入80年代后,世界石油生产进入缓慢增长阶段。2009年,世界石油产量38.2亿吨,与2008年相比下降2.6%。

世界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石油年产量达11.6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0.3%。其中,沙特阿拉伯是该地区石油产量最高的国家,石油年产量达约4.6亿吨;伊朗次之,达2.0亿吨。其次,欧亚大陆石油年产量为8.55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2.4%。其中,俄罗斯是该地区石油产量最高的国家,年产量达4.94亿吨;挪威和英国生产能力日渐减弱,产量呈现回落的趋势。其他依次为北美洲、非洲、亚太地区和中南美洲,石油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16.5%、12.0%、10.0%和8.9%(表3)。

表3 2004~2009年世界石油生产分布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6

石油市场集中度较高。据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公布,世界10大石油公司(表4)占有储量合计779.4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43%;产量合计15.8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0%;炼油能力合计14.9亿吨,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33.7%;油品销售量18.2亿吨,占世界总销售量的48%。10大石油公司中,国家石油公司占4位,美国石油公司占3位。

表4 2008年世界10大石油公司储量产量情况单位:万吨/年

数据来源:petroleum intelligence weekly,2009,12,1

(二)我国石油生产状况

我国石油生产大致经过了6个阶段:起步阶段(1950~1954年),石油年产量由12万吨增至68万吨;战略展开阶段(1955~1957年),在我国大陆共发现6个油田,石油年产量增至187万吨;战略重点东移阶段(1957~1958年);战略性突破阶段(1958~1965年),石油年产量增至834万吨;石油年产量增长加速阶段(1966~18年),总计发现油田91个,形成一大批石油开发基地,石油年产量以年均18.6%的速度增长,18年石油年产量突破亿吨大关,跻身于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缓慢增长阶段(1980年以后),主要原因是大庆、胜利、辽河等东部主力油田均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单井日产量下降。2009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89亿吨,比2008年下降0.4%,占世界总产量的4.9%,居世界第五位(图1)。

图1 1991~2009年我国原油产量—消费量变化

三、国内外消费状况

(一)世界石油消费状况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石油消费量有所下降,消费地区比较集中。全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共计38.82亿吨,比上年减少1.7%。北美地区、欧亚大陆和亚太地区是石油消费较为突出的地区,石油消费量达31亿吨,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1%。美国是世界头号石油消费大国,消费量达到8.4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21.7%。其次是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和德国,分别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0.4%、5.1%、3.8%、3.2%、2.9%。石油消费增长较快的国家有沙特阿拉伯、中国和印度,分别比上年增长9.4%、6.4%、3.4%。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石油消费量有所减少(表5)。

(二)我国石油消费状况

我国石油消费量持续增长,需求潜力巨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加速,汽车和航空业蓬勃发展,有效地带动了我国石油消费的持续大幅增长。“八五”期间我国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4.82%,“九五”期间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36%,到“十五”期间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77%。2009年石油消费量达4.05亿吨,比上年增长3.3%,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0.4%,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从人均情况看,目前我国人均石油消费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0%~45%,石油消费需求潜力巨大。

表5 2004~2009年世界主要消费国石油消费量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6

四、国内外贸易状况

(一)国际石油贸易状况世界石油贸易持续增长,以原油为主。2009年,世界石油贸易总量为26.06亿吨。石油出口较多的地区是中东、前苏联、西非、北非和中南美洲,分别占世界出口总量的35.1%、17.2%、8.4%、5.2%和7.0%。从数据上看,除前苏联、中南美洲和亚太地区石油出口呈现上升趋势外,其他地区石油出口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尤其以中东、北非、墨西哥降幅最为明显。进口石油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分别占世界石油进口总量的21.7%、25.5%、8.1%、9.7%和13.7%。美国石油进口量大,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来出现大幅下滑,进口来源广泛,进口地比较分散;日本石油进口呈现小幅回落的趋势,进口来源较集中,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占其进口总量的85%;可能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石油进口量近两年出现下滑,进口来源主要是前苏联,占其进口总量的52.2%(表6)。

表6 2004~2009年主要国家和地区石油进出口状况单位:亿吨/年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6

(二)国内石油进出口贸易状况

我国石油进口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进口地集中度较高。2009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比上年增长9.7%,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石油进口国之一。从地区来看,我国进口原油的主要来源是中东和非洲,两地区合计占进口总量的77.9%。具体到国家,我国原油进口国主要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俄罗斯、苏丹和阿曼,6国合计占进口总量的67%。从表7可以看出,我国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石油增势明显,进口潜力巨大;从委内瑞拉进口石油量不大,有待进一步挖潜;从俄罗斯进口石油量突然增加,在稳定的基础上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表7 2005~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来源

续表

资料来源:国际石油经济,2010(3)

当前我国石油进口安全主要面临的问题:进口主要来源国潜力不大,合作空间有限。从当前来看,安哥拉、阿曼和苏丹3个进口主要来源占我国原油进口量27%,但这3个国家石油有限,基本达到了我国从其进口石油的极限。安哥拉石油储量18亿吨,占世界储量的1.0%,储比为20.7年,2009年产量0.87亿吨,占世界产量的2.3%,出口中国量占其本国出口总量的37%,占中国进口原油的15.8%(数据来自BP和国际石油经济)。阿曼石油储量8亿吨,占世界总量的0.4%,储比18.9年,2009年产量0.39亿吨,出口中国占其本国出口总量的30%,占中国进口量的5.7%;苏丹石油储量9亿吨,占世界总量的0.5%,储比37.5年,2009年产量0.24亿吨,出口中国占其本国出口总量的51%。

五、石油价格走势分析

国际石油市场形势扑朔迷离,油价起伏跌宕(图2)。综观最近几十年的国际石油价格可以发现,其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并可据此将国际石油价格变化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①13年之前,超低价格时期。这一时期内,国际石油市场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阶段。②13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不断攀升。这一时期内,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供需状况开始发生逆转。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主要石油消费国抑制油价上涨的各项措施初见成效,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回落。④2000年以后,油价进入新的上涨期。2003年初,布伦特每桶油价突破30美元,全年油价平均为28.83美元/桶。2004年,国际油价再度大幅上扬,WTI价格一度突破55美元/桶,不断刷新历史纪录,2008年WTI平均价格达99.67美元/桶,最高突破140美元/桶。

2009年国际油价走势摆脱低迷,在震荡中上扬(图3)。2009年国际油价运行的特点,一是受到2008年下半年国际油价的下降影响继续走低;二是从3月份开始至上半年末,油价一路飙升;三是下半年国际油价忽高忽低,但最终走出了大起大落的行情,稳定在70~80美元/桶之间。尽管全球石油需求全年呈现负增长,但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运行效果好于预期,加之美元贬值促使了油价回升,以及国际投机资本的介入,加剧了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由于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的石油消费国家经济复苏势头低于预期,世界石油价格仍可能出现波动。

图2 1991~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

图3 2009年原油价格走势注:本价格为库欣WTI原油现货离岸价

六、结论

(一)世界石油供需趋势

21世纪以来,世界石油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和结构性的变化,需求增长超过供应增长,供需矛盾日益深化。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伴随世界经济的衰退,2008年,世界石油需求量有所回落,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与此同时,国际油价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降幅历史罕见。进入2009年,国际油价在震荡中回升,尽管石油消费量继续下降,但世界石油需求总量依然很大。

未来世界的石油供应将面临很大的压力。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且随着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对能源的工业需求和消费需求有所减弱,但长期来看,世界石油消费总量仍将继续增长。然而已发现的剩余石油储量主要分布在少数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加强对的控制,世界石油储量和产量增长乏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对石油的勘探开发投资相对不足。深水、非常规石油的勘探和开发已经进入应用阶段,但由于技术因素,成本还很高,其他替代液体燃料的发展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很难快速顶上。此外,不时显化的地缘政治矛盾也对当前脆弱的供应关系形成了挑战。与此同时,世界一些新兴经济体出现,他们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制造业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依然坚挺;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低碳技术的不成熟,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二)我国石油供需趋势

1.我国石油消费量预测

(1)预测思路及预测背景数据来源

矿产是工业的基础,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石油消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分阶段、不考虑经济结构变动等因素,仅用数学工具或情景分析进行经验外推,无法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基于此,本预测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基本思路如下:首先,根据先期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得出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的一般规律;其次,对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判断,即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根据此阶段能源消耗同经济增长存在“线性”关系的一般规律,以此为依据建立石油消耗的“线性”模型;接着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做出基本判断,并给出最为可能的发展情景,代入模型进行预测;之后回归到石油消耗的一般规律,即在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左右时,快速工业化阶段完成,确定模型的有效期限;最后考虑科技进步和循环利用的影响,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

(2)预测方法及结果修正

考虑到科技创新和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的再循环利用等,未来石油使用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替代能源将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从而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鉴于科技发展难以量化并体现在预测模型中,需对预测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

(3)预测结果

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将处于高位,经济结构逐步调整,城镇化率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等基本现状,预测未来10~15年,我国石油及其他能源需求仍将沿着近线性轨迹增长。

根据预测分析(表8),结合科技创新和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的再循环利用等影响因素对结果进行修正。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总量将突破40亿吨标准煤;到2015年、2020年、2030年,石油需求将分别达到5.6亿吨、6.5亿吨、6亿吨。石油消费量在2020年前后达到峰值。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处在快速工业化发展阶段,石油需求量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继续增加。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低碳能源经济的发展,石油消费量下降成为必然;另外,我国石油储量的局限性以及世界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扬,促进石油消费量的下降,加快了提高能源利用率技术的发展和对替代能源的开发。

表8 我国能源消费趋势预测单位:亿吨标准煤

(1)①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研究所(2010年)通过消费强度法、人均对比法和部门分析法得到的结果经综合评估后得到;

(2)②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2009年)《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

(3)—代表没有预测数据。

2.小结

我国石油的供需缺口将会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长与能源供应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还刚刚起步,实质性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对能源的强劲需求是毫无疑问的。与此同时,我国东部主力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已出现总量递减趋势,全国原油产量的稳定和增长将主要依靠西部和海上油田的增产。目前,我国石油生产仍处于上升时期,但受条件的制约,产量增长十分有限。

(周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