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中石油今日油价表_喀什中石油今日油价
1.当前新疆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咨询一下从克拉玛依到乌鲁木齐物流的运费标准和油价
3.瓜达尔港有何价值?
4.中国石油战略:我国是如何保卫我们的石油利益?
我国在世界上是最早开发气田的国家,四川自流井气田的开约有两千年历史。
从汉朝末年开始,在自流井大规模开天然气煮盐以来,共钻井数万口,出了几百亿立方米天然气和一些石油。十三世纪,已大规模开自流井的浅层天然气。1840年钻成磨子井,在1200米深处钻达今三叠系嘉陵江统石灰岩第三组深部主气层,强烈井喷,估计日产气量超过40万立方米。“经二十余年犹旺也” 。
战争之后,在世界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同其他工业一样,油气工业落后。建国前全国只有几个地质调查队,几十个地质勘探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面积没有进行过石油地质调查。石油产量从1904~1949年四十五年间,全国只有几个小油田,石油累计产量不超过310万吨 。
中国近代石油勘探从1878年台湾省钻探第一口油井开始,已有近130年的历史。
1878年清在台湾省苗粟打了中国第一口油井,1907年在陕西延长打了第一口油井(延1井),1909年在新山子开凿油井。1913年美国美某公司组成调查团到我国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甘肃、东北等地进行首次石油地质调查,并于1914年在陕北打井7口,均未获工业油流。
1922年2月美国地质家斯坦福大学教授E.Blackwelder撰写论文“中国和西伯利亚石油”指出:“中国没有中、新生代海相沉积,古生代沉积也大部分不生油,除了中国西部、西北部某些地区外,所有各个年代的岩层都已剧烈褶皱、断裂,并或多或少被火成岩侵入。因此,中国决不会生产大量石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石油来源断绝,国民党不得不自已抓紧勘探、开发石油。1938年冬孙健初等一行9人骑骆驼顶寒风,在戈壁滩上开始石油勘探,地质人员在酒泉盆地和河西走廊地区进行地质普查、构造细测,于1939年8月1日1号井钻至88.18m获工业油流日产油10t,发现了老君庙油田。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在石油勘探和开发方面基础极其薄弱。到1949年,除台湾外,全国只有玉门老君庙、陕北延长和新山子3个小油田,以及四川自流井、圣灯山、石油沟3个小气田。
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石油人的艰苦奋斗,石油工业创造了辉煌业绩,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50年代—重点西部,发现一批中小油田
50年代末战略东移,发现松辽和渤海湾油区
60年代中-70年代,高速发展,78年年产1亿吨。
80年代以来,缓慢发展阶段(新增储量缓慢,老油田进入衰减期)。
建国初至大庆油田发现的10年是我国为石油勘探的初期发展时期。
重点在中西部地区的四川、陕甘宁、酒泉、准噶尔、柴达木、吐鲁番等盆地,这些地区地表油气显示较多,已有少数油气田,地层出露较好,构造比较明显。除原有的老君庙、延长、圣灯山等油气田继续详探开发外,又陆续发现克拉玛依、冷湖、油砂山、鸭儿峡、蓬莱镇、南充等油田和川南一批气田,石油工业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大油田的发现,是新中国从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石油勘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59年9月26日,松辽盆地松基3井获得了工业油流,发现了大庆油田,实现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历史性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石油勘探进入了第二个大的阶段,由此中国石油勘探开始战略转移,即重点由中西部地区转向东部地区。大庆油田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突破了惟海相生油论,从实践上证明了陆相盆地,尤其是大型湖泊沉积物不仅能够生油,而且可以形成大型油田。这极大地解放了中国油气地质学家的思想,开创了在陆相盆地寻找大油田的新篇章。
石油勘探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但还没有根本改变进口石油的局面。
1961年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华8井喷油,1962年在营2井获高产油流,发现和证实了胜利油田。1964年勘探主力从松辽盆地转移到渤海湾盆地,相继发现和建成了胜利、大港、辽河、华北、中原等石油生产基地。特别是15年华北任丘古潜山油田的发现,打开了石油勘探的新领域。在松辽、渤海湾盆地勘探和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全国其他地区石油勘探工作也蓬蓬勃勃展开。相继在四川、江汉、陕甘宁、苏北等盆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发现了一大批油气田。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现在,我国石油勘探进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大力发展海洋勘探和积极开拓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市场的新阶段。
在东部深化勘探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西部地区,特别是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和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发现了一大批新油田,保证了我国原油产量的稳定增长,西部盆地探明石油储量较快速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天然气勘探获得了重大进展,相继发现了南海莺-琼盆地的崖13-1、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靖边、塔里木盆地的克拉2等一大批大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我国海洋石油勘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产量迅速增长,1996年超过1500万吨,2003年中国海洋石油产量3336万吨,目前已成为保持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的主要领域。积极开拓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市场,在南美、中亚、非洲、中东等地区已取得重要成果或有了良好的开端。
当前新疆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石油是大国争夺的也是现代兵器的动力能源,石油给20世纪的世界和战争都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可以说,没有石油就没有现代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交战国军共消耗油料1300多万吨。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国投人战争的人力物力数量更大,军用油料消耗达3亿多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20多倍。而战后的高技术战争如英阿马岛战争, 海湾战争和现在正在进行的科索沃战争,耗费的油料更是惊人。
延展阅读:回顾数次战争对原油的影响
1、第四次中东战争(13.10.03-13.10.22)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世界为了抗击以色列和美国的干涉,通过石油减产、停产和提价等手段发动了石油战争。10月6日爆发战争当天,叙利亚首先切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也关闭了输送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顿。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
阿拉伯世界的反制措施造成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从73年的3美元一路飙升到了13美元的高位,涨幅高达400%。原油价格的迅猛上涨造成了全球的恶性通胀,美国CPI从13年的3.6一路上升至年末的8.2,从而造成全球范围的经济滞涨。
2、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18年10月-1980年12月)
第一次石油危机时隔4年多就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这次石油危机的导火索是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两伊战争爆发,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止,世界石油产量完全受到影响,产量剧减,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供应再度紧张,再度引起油价上扬。
在此期间,欧佩克内部发生分裂。多数成员国主张随行就市,提高油价,沙特阿拉伯则主张冻结油价,甚至单独大幅度增加产量来压价。结果欧佩克失去市场调控能力。各主要出口国轮番提高官价,火上浇油,引发并加重了又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油价在1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
70年代因为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美国经济分别在74年、80年和82年三次陷入经济衰退,同时通胀膨胀水平达到了历史高点,这段时间被经济学家称为"滞涨"。从以后的案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中东产油区的每一次战争都会导致油价的脉冲式上涨,当战争结束之后,原油价格将会明显下跌。
咨询一下从克拉玛依到乌鲁木齐物流的运费标准和油价
中亚市场对我国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不仅有巨大的购买力,还有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丰富的能源、储量,是我国实现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哈)是中亚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与我国贸易关系密切。新疆作为我国唯一与哈接壤的地区,一直都在中哈经贸合作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重任,是我国对哈出口的主体。2008年,新疆完成外贸额222.17亿美元,增速62%,居全国第二位,进出口额在全国排名上升到第12位,在西部超过四川居第一位。面向中亚地区的边贸额达176.42亿美元,同比增长87.4%,占新疆外贸总额79.4%,占全国边贸总额57.1%,新疆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边贸大省。2008年,与新疆建立经贸往来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67个,其中哈萨克斯坦作为新疆8个周边国家中最重要的一员,与新疆双边贸易额在2007年占新疆外贸总额的50.8%,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降至40.8%,但仍为新疆第一大贸易对象国。
由于受金融危机不断蔓延、需求趋缓、油价大幅下跌以及资金外逃等因素影响,导致哈国财政收入锐减,对外投资、支付以及接收外来劳务的能力下降,基础设施投入和消费减少,金融体系流动性出现一定困难,部分中小企业倒闭,制约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世界银行预测,哈国2009年至2011年GDP增长率约为2.7%~4.1%,经济增速回落将直接影响市场需求,致使新疆对哈出口从2008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以来,开始进入了非常困难的时期,2009年第一季度的出口数据也显示出同比大幅下降。目前,新疆面临着如何顺利度过出口低谷,实现对哈出口持续增长的严峻现实问题。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努尔加利耶夫曾明确表示,中亚地区具有成为强大经济中心的可能,因为中亚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2007年人均GDP,俄罗斯为11000美元,排独联体第一位,哈萨克斯坦为9000美元,排第二位,未来哈国甚至可能超过俄罗斯。显然,哈萨克斯坦进口能力的提升仍有巨大空间,研究对哈出口增长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出口增长的基础
(一)经济基础
哈国经济基础雄厚,经济实力较强,在独联体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该国人口规模在中亚五国中仅次于乌兹别克,截止2007年底总人口约1539.7万。据哈总统2005年国情咨文显示,哈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东南欧国家,正向中欧国家靠近。按世界银行的标准,哈国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之列。2007年,哈国GDP达1038亿美元,人均GDP达6744美元,均居中亚五国之首(见表1)。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出席哈第17届外商投资会议上表示,预计到2015年,哈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亿美元。2006年,哈国居民名义人均月工资约为323美元,同比增长26%,2007年进一步提高到370美元(见表2)。可见,哈国国内市场潜力较大,对哈继续扩大出口仍有巨大空间。
(二)贸易基础
1.双方贸易关系密切,市场双边依赖程度高
哈国是新疆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仅次于俄罗斯)和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次于俄罗斯和瑞士)(见表4)。1992年以来,新哈贸易年均增长25.2%,占哈国外贸比重从3.5%提升到14%(见表3)。2008年新哈贸易额为93亿美元,占新疆贸易总额的40.8%。
2.双边贸易互补性强
从禀赋看,哈国能源、总量和人均拥有量都很高,而新疆正致力于构建中国西部能源安全大通道,除自用外还大量销往国内市场,缓解短缺状况,这是“两个市场、两种”战略体现,该领域目前和将来都会是合作重点。从市场需求看,哈国80%的石油需要外销,从新疆的进口以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轻纺工业制品、日常生活用品为主。随着新疆“东联西出、西来东去”战略的实施,新疆已成为中国对哈国贸易、投资活动的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沿海地区强大的制造业将为满足哈国市场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与欧美相比,哈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相对较轻。新疆出口结构主要属于消费刚性较强的服装、鞋帽、箱包、纺织品、农产品等日用消费品,在价格方面比较优势明显。在哈国消费者收入预期不稳、相应减少耐用消费品和投资消费品消费的情况下,对新疆出口的基本生活消费产品需求可能还会增加,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还是一个机遇。
(三)基础
哈国自然十分丰富,矿物种类多且储量大,其中钨储量世界第一,铬矿占世界30%,居第二位,铜矿的蕴藏量占世界的10%,铅矿占19%,锌矿占13%,均居世界第一,锰矿占25%,占世界第三位,铁矿占10%,磷矿石世界第二,金矿世界第四。另外石油远景储量130亿吨,在独联体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天然气11700万亿立方米,煤储量540亿吨,享有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誉,尤其是尚未开发的里海,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油气储量惊人。哈国丰富的、能源,为新疆将来实施进口深加工及出口战略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产业合作基础
哈国经济发展以石油、煤炭、天然气、矿业、农牧业和重工业为主,但加工工业、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新哈产业合作可以重点定位于掘业和重工业,由于投资合作门槛高,需要资金量大,投资风险大,适宜新疆大企业进行集中投资。截止2007年底,哈国累计利用外资688亿美元,是中亚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外资的45%都是投向开业,目前欧盟投资占哈吸引外资总额的53%,俄罗斯是第二大投资方。新疆截止2005年底在哈设立境外投资企业30家,协议投资金额2646万美元,占新疆对外投资总额45.3%。近年来,由对外投资带动的机电产品及设备出口已经越来越成为新疆对哈出口的一个新增长点,如2008年,由于中哈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全面实施,我国对哈钢管道的出口量大幅增加,占哈国从我国进口额的24.8%;钻机等施工机械出口额同比增加近72%(2007年进口额为0.79亿美元);而且,因我国通讯公司参与哈国通讯项目,对哈出口通讯设备数量和数额也大幅增加。
三、出口增长的贸易模式选择
(一)应以主导型模式为主,加强双边层面的沟通协调
相对于其他中亚国家,哈国拥有一个强势,哈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国家稳定和进行经济宏观调控。但由于哈国过于强调国家经济安全,政策优惠惠而不实,且国内存在一些政治势力和新闻媒体对中国有敌意,认为本国“让步过多”将会损害国家利益、中国正在通过对中亚非法移民实施“静悄悄的殖民化”等等,所以哈国对与新疆经贸合作持保守态度,贸易政策更偏向于保护贸易。金融危机中,由于一些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部分国家或地区信用恶化和萎缩,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进一步增大,使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必将加剧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全球范围内各国贸易政策趋于保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趋紧的贸易环境,使新疆企业开拓哈国市场难度比以前更高,只有不断提升双方贸易自由化水平,才能够确保出口的稳定增长。新疆要进一步扩大对哈出口,就必须加强与哈层面的对话,彻底解除对哈贸易自由化发展过程中的制度约束。
(二)应积极推行“贸易先行,产业联动”的“投资与出口互动模式”
哈国经济是典型的导向型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常被丰富、人口较少的国家用,如中东的阿联酋、科威特、沙特等国,这类国家主要依赖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和以优势为基础的加工制造业。近年来哈国依托导向型发展模式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新疆应继续扩大哈国的进口,并积极实施进口深加工战略,逐渐增加对哈国深加工产品出口,在出口过程中,逐渐深化领域的合作深度,拓展合作的宽度,为双方进一步在深加工领域展开产业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新疆企业也应努力尝试“走出去”战略,在哈国开展境外合作开发与加工业务,在加强对哈投资的过程中,以投资带动大批设备与产品的出口,从而成功实现投资与出口互相拉动的积极效应。
四、出口增长的路径选择
(一)不断丰富贸易手段,拓展新的贸易空间
新疆外贸发展中边贸地位非常重要,2008年边境小额贸易额达176.42亿美元,同比增长87.4%,占新疆外贸总额79.4%,是最主要的贸易方式。新疆边境小额贸易的开展都是通过新疆企业从中亚接单,之后购沿海发达地区的商品,再转卖哈国,实质上进行的是中国境内转口贸易。由于新疆本地工业落后,出口的地产品不到全部出口商品的30%,而且新疆外贸企业主要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哈国市场上议价能力较弱,这种境内转口贸易给新疆当地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实际上是很有限的。显然,丰富贸易手段,积极拓展新的贸易空间非常必要。
1.加强新疆本地商品出口基地建设是扩大出口的重要支点
境内转口贸易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历史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放眼将来,新疆仍然应该立足于一般贸易,这是新疆提升工业化水平、实现产业升级乃至扩大就业渠道的必然选择。因此,当前新疆应吸引国内大企业在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沿线大中城市大力建设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发展与哈国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加工贸易、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重点应抓好农产品、建材、高新技术等出口基地建设,夯实出口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出口基地建设切实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新疆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出口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国际化程度。发挥出口基地的示范、带动和辐射能力,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促进贸易和产业有机结合,增强产业对贸易的支撑力度。
2.努力把出口加工贸易发展成未来的出口增长动力
哈国物价、劳动力、土地价格较高,且处处强调本国经济安全,对他国防范和歧视性政策越来越多,导致外资进入门槛高,成本增大。因此,在哈国投资发展制成品境外加工业务显然不是合理选择。但哈国市场潜力较大,居民收入高、消费能力强,所以新疆可以通过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博乐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地培育和发展对哈国出口加工业务,其中乌鲁木齐—昌吉正在申请批准成为东部和沿海地区加工贸易重点承接点,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距中亚最近的国家级开发区,目前正积极致力于开发建设面向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外向型出口加工区。同时,还可以利用哈国丰富的大力发展进口加工贸易,例如在对哈开放的两个最重要的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设立的口岸出口加工区,将其建设成为新疆扩大对哈国进口加工贸易的窗口和重要平台。对哈国进出口加工贸易发展也是新疆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战略的具体体现。以贸易为先导,带动加工制造业共同发展,有利于新疆优势转换战略和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通过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形成旺盛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吸引国内外产业向新疆转移,最终将新疆建设成为向西出口加工基地。
(二)拓展口岸功能宽度,挖掘口岸经济潜力
目前,新疆经批准开放的一类口岸17个,对哈国开放口岸占7个,主要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巴克图、吉木乃等。其中,阿拉山口口岸是国内唯一一条铁路、公路、管道运输三位一体的口岸,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西桥头堡,是新疆实施“东联西出、西来东去”战略的黄金通道,过货量占新疆全部口岸过货总量的90%,2008年,过货量超过了2000万吨,仅次于满洲里,居国内陆路口岸第二位,是新疆最重要的对外口岸。霍尔果斯口岸位于新亚欧大陆桥的中端,自然条件优于阿拉山口,目前已经具备年出入境旅客300万人次、进出口货物200万吨的通过能力,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公路口岸。随着精—伊—霍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中国首条跨国输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开建,霍尔果斯也将发展成为铁路、公路、管道三种运输方式并举的综合性口岸,发展潜力巨大。两大口岸已成为新哈经贸合作最重要的窗口和门户,立足于口岸,依托新亚欧大陆桥,新疆国际商贸大通道的作用将不断得到提升。但目前口岸不能仅满足于作为重要的国际商贸通道,应突破原来流通功能的局限,加强贸易功能,使原来的贸易黄金通道逐渐发展成为对哈国的贸易基地,使口岸经济潜能得到不断提升。
(三)以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设立为起点,不断提升贸易自由化水平
哈国政局、社会较稳定,为新疆扩大出口提供了稳定的贸易环境。不过,近年来哈国虽不断改善贸易投资环境,但其经贸政策惠而不实,比如政策变化快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对新疆产品和投资入境限制较严、企业经济纠纷由于国际仲裁机制不健全难以妥善解决等等,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新疆企业出口风险。另外,由于哈国目前尚未加入WTO,其国内市场规范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影响了企业公平竞争,新疆出口商品常遭遇同质不同价的歧视待遇,投资审批也过于苛刻,门槛很高。因此,扫除贸易障碍,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势在必行。
2004年9月,中哈签署协议,建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并共同致力于将其建成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合作的示范区,这是新疆与中亚国家之间最早的自由贸易区,将为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探索模式积累经验。2006年3月,中国已正式赋予中心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双重优惠政策,标志着中心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中心将建成集区域加工制造、区域中转、区域购、金融服务和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自由港,以及投资自由、贸易自由、人员出入自由、高度开放的综合性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区域。今后,可将该中心的成功经验逐渐推广到对哈国开放的其余六个口岸,尤其是阿拉山口口岸,最终将七个口岸打造成对哈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平台,从而不断提升双方贸易自由化水平。
(四)明确地州功能定位,合理布局,力争新疆各地州出口“百花齐放”
乌鲁木齐和昌吉应抓住乌昌一体化发展的机遇,积极打造面向哈国的出口加工基地和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伊犁州应依托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形成以生产加工和出口为主的开放型产业格局;博州应立足口岸优势,积极发挥能源大通道作用,全面推进优势转换战略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喀什地区应借助“喀交会”平台,打造成中亚经济圈的重心;塔城地区着力点应为绿色蔬菜出口基地建设。
结束语
实现对哈萨克斯坦出口持续增长具有良好的基础和现实条件。我国应与哈国多开展一些层面的沟通与协商,为出口增长争取到更加宽松的合作环境。同时,还应该以投资和出口互动为基础,展开与哈国间产业和贸易的多层面合作。出口增长的路径选择,新疆必须立足于长远,加强本地商品出口基地建设,并逐渐将对哈出口加工贸易发展成未来的出口增长动力。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拓展对哈开放口岸的功能,挖掘口岸经济潜力,使口岸由贸易通道逐渐发展成为贸易基地和贸易自由化平台。金融危机影响只是暂时的,出口增长的未来可期
瓜达尔港有何价值?
克拉玛依到乌鲁木齐 库尔勒 喀什 阿勒泰货运参考价格
乌鲁木齐 1390公里 重货 900-1300 元/吨 轻货 220-300 元/立方 4-6天到货
库尔勒 1146公里 重货 900-1300 元/吨 轻货 220-300 元/立方 4-6天到货
喀什 1016公里 重货 900-1300 元/吨 轻货 220-300 元/立方 4-6天到货
阿勒泰 1657公里 重货 900-1300 元/吨 轻货 220-300 元/立方 4-6天到货
中国石油战略:我国是如何保卫我们的石油利益?
中国援建、中国企业中标运营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已于2016年11月13日隆重开航,这无疑是中巴经贸合作和整个中巴经济走廊的标志性项目。作为建设方和运营方的母国,我们当然希望这个港口能为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但这个港口与中国能源进口基本无关,无论从安全性还是从经济性衡量,“中东—瓜达尔—中国”油气运输路线都不具备合理性。
“中巴油气管线”构想的倡导者们宣称,波斯湾油气在瓜达尔港上岸,通过陆路输往中国,比全程海运输往中国的路程缩短85%,而且可以破解中国能源进口安全的“马六甲困局”; 2015年春节前后,一篇题为《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4月运营我国石油运输线缩短85%》的报道在网上不胫而走,这种说法基本前提概念和结论都属误导;事实上,无论是从安全性还是从经济性衡量,“中东—瓜达尔—中国”油气运输路线都不具备合理性。
“中巴油气管线缩短波斯湾油气输华路程85%”之说基本前提概念错误在于忽视了中国是个国土广袤的大国,且区域发展落差显著,人口、经济活动、石油天然气消费大多数分布在远离新疆的东部沿海和中部,波斯湾油气海运到达中国港口就是直接到达中国主要消费市场,倘若取道瓜达尔港运到喀什,则还需要经过4000公里-6000公里管道、铁路转运方能抵达东部和中部消费市场,实际运输路程绝无可能缩短85%。
同时,也正是由于以高成本陆路运输取代低成本、大运量海路运输,即使不考虑由此而增加的安保成本,“中巴油气管线”构想也注定是不经济的。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即使是在地形条件不复杂地区建设的油气管道,其投入产出比也低于海运。同样是20亿美元投资,用于管道大约可建成1000公里输油管道,年运输量3000万吨;用于海运,则可以建造20艘超大型油轮(VLCC),年完成运输量4000万-6000万吨;两类资产的流动性更是差距悬殊。
中国海路油气运输全程基础设施已经大体齐全,但想象中的“中巴油气管线”相应基础设施需要白手起家从头建设,东道国巴基斯坦目前就连稳定的电力供给也不能保证,尚待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一系列发电项目为他们化解这一难题,何况从瓜达尔到喀什需要翻越海拔五六千米的喀喇昆仑山口,这条想象中的管道需要建设功率超大的泵站,还需要为高原地区的管道提供额外的加热、保温设施,耗费的投资就更高了。
入境之后,从喀什到东部、中部主要消费市场的管道也需要再穿越数千公里沙漠戈壁,建设成本同样远远高于一般平原地带。
在运输成本方面,想象中的中巴油气管线同样不能与海运相比。有日本学者曾经如此描述现代超大型油轮运输成本之低,声称沙特原油到日本运输堪称“零成本”,波斯湾近乎日本的“本地油田”;今天,波斯湾原油至中国东部沿海海运成本之低,同样使得波斯湾犹如中国东部的“本地油田”。
根据2010年2月安德鲁·埃里克森和加布里尔·柯林斯研究报告《海运进口的现实和战略后果:中国的石油安全管道之梦》的数据,油轮从沙特拉斯塔努拉至宁波7000公里海运运费为1.25美元/桶。按1吨折合7桶计算,折合8.75美元/吨;再按2016年11月2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6.8779元折算,约合人民币60.1816元/吨。倘若未来非洲东海岸油气能够供给中国,海运成本与此大致相当。相比之下,同一份报告估算结果认为,通过想象中的中巴石油管线运输石油,入境1000万吨/年的运输量运输成本就比海运高10亿美元,亦即每吨运输成本高100美元。
再加上从新疆至内地主要消费市场运费,合计运输成本接近1000元/吨,等于沙特-宁波海运原油成本的16.6倍。2016年11月22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49.09美元/桶,按1吨折合7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6.8779元计算,约合2363.4528元/吨,想象中的中巴石油管线运输成本达到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42%,海运成本相当于国际市场油价的2.5%,通过中巴石油管线运输的原油市场竞争力之低下,可见一斑。
同时,随着美国油气出口增长和新巴拿马运河通航,全球油气贸易运输线路正在悄然调整,除波斯湾和非洲油气之外,中国东部海港还可以同时以有竞争力运输成本接受来自美国、委内瑞拉的油气,未来可能还会加上巴西盐下层油气,从而提高其设施利用率,降低分摊成本。
考虑到委内瑞拉石油储量超过沙特,巴西盐下层油田又被视为新千年以来世界最大石油发现,其储量保守估计约为500亿桶,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油气研究中心2015年报告称,其可储量有90%可能达到1760亿桶,10%可能达到2730亿桶,国际能源署《2013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甚至预测2035年巴西石油产量将占全球新增供应量的三分之一;倘若尼加拉瓜运河能够建成,这条运输线路的流量和成本还会更有竞争力。相比之下,瓜达尔路线做不到这一点,从而更恶化了其成本劣势。
从安全角度讲,所谓“马六甲困局”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伪命题。这个概念最初问世于冷战时期的日本,当时日本油气能源供给高度依赖于波斯湾,其盟友美英西方国家控制着波斯湾油源的安全命脉,想敌苏联海军唯一可能切断的日本油气和其他货物运输的咽喉就是马六甲海峡。
今日中国面临的形势则不同,可能切断海路运输的“想敌”是美英、印度海军。由于美英海军掌控波斯湾油源的安全命脉,美国中央海军司令部及第五舰队就驻扎在巴林,英国设在巴林米纳萨尔曼港的永久军事基地也已于2015年末开土动工,外加在沙特等海湾国家的军事基地,他们若要切断波斯湾油气对华供给,只需直接监督海湾国家关闭油阀即可,无需借助马六甲海峡。加上位居印度洋之中的迪戈加西亚基地,他们可以封锁非洲印度洋沿岸油气输出港,也无需借助马六甲海峡。就是中国海军要为保障波斯湾和非洲油气供给而与美英、印度海军交战,瓜达尔港面对的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显然也比南海更能让想敌坐收以逸待劳之利。
同时,想象中的中巴油气管线非但不能增加中国油气进口的安全保障,反而提高了安全风险。这不仅表现在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对中国海军的“地利”不如南海,更表现为陆路风险从无到有急剧升高。毕竟,巴基斯坦是一个反武装活跃的战乱国家,瓜达尔港所在的俾路支斯坦省存在强大的分离主义势力,历史上爆发过惨烈的大规模平叛战争;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西北边境省)的塔利班势力根深蒂固,处于半独立状态;巴基斯坦军为镇压联邦直辖部落区叛乱曾出兵10万之众;克什米尔地区与印度存在争议,军事摩擦高发?经过这样一些地段的中巴油气管线,其安保成本几何,难以想象。
而且,与海运相比,铺设在陆地上的中巴油气管线大大降低了威胁中国能源进口的门槛。因为要有效威胁中国海路能源进口,必须投资数百亿上千亿元建设一支现代化海军;而要威胁陆地上的油气管线,资助几百万千把万元武器装备和军费就可以做到了。由是观之,铺设中巴油气管线以求中国油气进口安全,实属南辕北辙。
以发展眼光审视远避海路以求安全思路,其谬误之处更甚。因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第一造船大国,中国海上实力日益上升;境外海路“维稳”投入产出比日益优于陆路“维稳”。在这一发展趋势下,昔日追求远避海路以求安全的思路将日益背离现实;我们制定安全战略,不能仅仅着眼于当下,还要放眼未来。
或曰中巴油气管线价值之一在于接入未来伊朗油气管线,其实不然。因为伊朗油气即使通过管线输往中国,取道中亚—北疆路径无论是安全性还是经济性都优于巴基斯坦路径,而且可以利用多条现成管道。不仅如此,伊朗方面也未必乐意通过巴基斯坦路径对华出口油气。从沙特等海湾国家到伊朗,并不十分乐见中巴经济走廊推进,更不乐意见到这个走廊规划规模太大,因为这样一来会降低它们的投资在巴基斯坦的相对地位,削弱它们在巴基斯坦的影响力。相当程度上是出于这类考虑,沙特希望中国“一带一路”规划集中投资于东亚、东南亚,少向西亚投资。
进一步审视我们所追求的能源安全目标本身,中国能源安全目标不应当是在战时保持平时的能源消费数量和模式,为这样一个不合理的目标而投入是错误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和出口大国,工业生产中很大一部分是面向出口市场,在战时不可能维持这样的出口规模,由此会大幅度减少平时为生产、运输出口商品而消耗的大量油气能源。届时即使暂时出现波斯湾进口油气海上运输中断的极端情况,国内产能和从周边陆地邻国进口的油气也足够满足需求。和平时期为了保证下游产业市场竞争力而不宜使用国内和周边高成本油气,战时则不然。而且,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煤炭,平时为了保持制造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竞争力而要尽可能多使用廉价的进口油气,熊市时期尤其如此,战时则可以将相当一部分油气消费转为煤炭。
由于2012年以来可能持续10年-15年的初级产品熊市利好印度经济远远多于利好巴基斯坦,从而将显著加剧南亚次大陆实力对比格局失衡,为了我国的国际战略,平衡南亚实力对比,削弱巴基斯坦国内极端势力因国力对比不利而更加倚重恐怖主义的内在动机,我们有必要适度扶植巴基斯坦经济,但这种扶植主要还是应该通过商业性项目进行,我们的项目选择与布局也要客观、冷静,充分考虑客观经济规律和安全问题,总量需要适度控制,不可一厢情愿。
在这个问题上,要防止国内某些局部利益集团企图误导国家决策。也要防止一些舆论无限拔高中巴经济走廊的政治和经济价值,误导国家决策和社会认识。
一、
2018年过去了。
这一年,中国一共进口了4.619亿吨石油,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
尤其在锦州和惠州两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趁着11月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大笔购入石油,更加大冲高了进口数据。
虽然到处都有电动车推进的消息,但我国石油消耗高峰在2028年左右才会到来,我们对石油的依赖还会持续非常长的时间。
格林斯潘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中国毫不犹豫点了个赞。
二、
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石油,但中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才排在世界第13位,不含页岩油共有257亿桶,产油量也并不高,就算中国产油量高,以现在全球油价50美元左右的价格,我们的开成本也不太划算。
(上图美国成本是35左右,但美国页岩油二叠纪成本低于25美元)
虽然中国石油产量1.9亿吨还能排在全球第五位,但大庆、胜利这样的老油田已经没多少储量,从2017年开始,中国进口石油占全年依存的72.3%,2018年占75%,预计到2020年,会占到80%,差不多成了一个完全依赖进口石油的国家。
保卫石油输入线,就是保卫中国经济的命脉。
在中国的进口石油列表里,2017年,前五大来源国是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拉克和伊朗,进口份额占别为14.24%、12.43%、11.11%、8.78%和7.42%。在前十位石油进口来源国中,中国自8个国家的进口增幅达到了两位数,增长最快的是自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的进口量,同比增幅分别为24.98%和28.90%。俄罗斯连续两年蝉联中国原油进口第一来源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主要油气产品进口国)
中国每年总共从44个国家进口原油,其中中东地区9个、非洲地区14个、北里海地区3个、南美洲地区5个。
每年从这些国家进口的石油,主要运往中国的青岛、宁波、大连、湛江以及杭州海关,进口份额占别为28%、12%、11%、8%和7%。
那些在茫茫大洋上航行的巨型油轮的航线,像一根根细微的细管,不断给正在茁壮成长的中国经济,输入新鲜的血液。
如果你仔细留意我们宏大的一带一路图,你会发现,大多数我们的原油供应国,正好在我们的一带一路版图内。
(一带一路图,几乎将中国所有重要的石油进口国都覆盖了)
这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我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度互补,互助互利,他们需要中国工业生产的产品,中国需要这些国家的原材料,同时,中国向这些国家给予经济援助,帮助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是互利互惠的宏大战略。
三、
太平洋另一边的美国,情况就要好得多了。
到了2018年,拥有页岩油技术的美国,产量已经超过沙特与俄罗斯,11月,美国已能做到日产1170万桶石油,超过俄罗斯的1140万桶每日和沙特的1063万桶,成为当今第一大产油国。
其中,美国,沙特,俄罗斯三国的石油总产量,已经超过欧佩克15国的总产量,已能左右全球经济起伏。
美国一年要消耗约10亿吨石油,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主要进口加拿大(最重要),沙特,伊拉克,委内瑞拉,墨西哥的重质含硫油,他们的炼油厂从80年代开始主要炼这种油。
在页岩油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美国二叠纪页岩产量不断增加,美国的真实石油储量难以想像。
我国现有建成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共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企业库容,储备原油3773万吨,在国际石油供给突然中断的情况下,中国的石油储备,也只够33天左右,这距离国际常用的90天的储备“安全线”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和其他经济大国相比,中国的石油储备相差更多,美国的石油储备高达6.65亿桶,足够150天的消费。
日本的经济规模只有中国的一半,但其石油储备还高于中国,有2.亿桶,日本的日均石油消费水平为445.1万桶,其储备规模足够使用68天左右。
四、
为了保卫中国的石油安全,我们现在主要解决从两方面着手解决,一个叫绕开马六甲,另一个叫保卫南海。
马六甲海峡是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
中国经中东和非洲运输过来的石油,几乎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再进入中国(日本,印度也有90%的石油要经马六甲海峡)。
如果一旦发生战争,马六甲海峡被控制住,中国的石油安全将即刻被催毁,我们就只有33天的石油储备了。
一旦发生军事冲突,有敌对方封锁马六甲海峡,会对中国造成灾难性后果。
这也是我国为什么一直奋力发展海军,逐步建立数个航母战斗群及大型两栖部队的原因之一。
但现在美国海军实力之强,就是将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海军全部堆在一起同美国血拼,大概也敌不过四分之一的美国海军,我们的海军还在缓慢成长中,因此,绕开马六甲海峡成为当务之急。
幸好在西边,我们有一个全地球最好的铁血盟友---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的西边,有一片海岸线,离霍尔木兹海峡很近。
那里有一个深水良港,叫做瓜达尔港。
瓜达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由中方出资建设,从瓜达尔港再建一条铁路或石油管道,直通中国新疆喀什,再从喀什到上海,也就2500公里了,省下了上万公里的海上运输路程。新疆、甘肃地区原来老油气田已经开殆尽,但当地还有许多配套的炼油加工设备,从喀什接进石油,一方面节约了绕道马六甲的海路,另一方面直接把石油送到了加工厂,直接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有了瓜达尔港,中东地区我们主要的供油国,沙特,伊朗,伊拉克三国的石油就可以源源不断地直接从巴基斯坦上岸,一路驶向喀什,再也不用经马六甲海峡,中国石油的陆上通道,就可以打通了。中国石油安全,也基本得到了保障。
不过目前中国运往瓜达尔的货物都是公路运输,虽然路程缩短,但成本比绕道马六甲海峡高几倍,要想实现经济效益,必须完善铁路、管道等运输设施,而中巴之间有高山阻隔,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且需要时间。
而一旦瓜达尔港到喀什顺利对接,新加坡的经济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虽然巴基斯坦是我们的铁杆盟友,但我们也不能亏待巴铁,中方拥有瓜尔港40年经营权限,40年后将会送给巴基斯坦,在这40年里,中方拥有港口91%的利润,巴方拥有9%的利润,同时,中方在“中巴经济走廊”一共投资了560亿美元,为巴方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如果说巴达尔港是我们的现在,而南海,则是我们石油安全的未来。
南海是被称作“第二个波斯湾”,其远景保守石油储量相当于中东地区的一半左右,超过了整个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尤其是南海南部的万安滩、曾母暗沙周围、礼乐滩盆地地区。
中国石油的勘探开发有很多不能尽如人意的障碍,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海洋石油方面。
整个南海盆地群石油地质量约在230-300亿吨之间,天然气总地质量约为16万亿立方米,占我国油气总量的1/3,其中70%蕴藏于153.7万平方公里的深海区域。目前,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的海上油田水深普遍小于300米,大于300米水深的油气勘探开发处于起步阶段。也就是说,现在开发南海的石油,为时尚早,还需要等待技术的成熟。
除了石油,中国南海可燃冰储量世界第一,相当于800亿吨油当量,南海的可燃冰可供开量3000年,而中国现在领先世界的顶尖技术细分类里,就有可燃冰开技术。
南海拥有这么丰富的,关系着我国能源未来的生命线,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建设一支强盛海军,保卫我们富饶的南海。
五、
除了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中国还尝试在缅甸布局皎漂港。
皎漂港的优势是离中国陆地更近,运输成本更低,从皎漂港经铁路进入中国西南昆明,仅1500公里,昆明比喀什离内地可近多了,但去皎漂港还是要经印度洋,有可能为印度所制,所以中国也在斯里兰卡开始布局,在那里下了一步活棋。
缅甸内部政局不是太稳定,复杂多变,世界各国培植的势力暗流汹涌(我们平时新闻常看到出镜的果敢人,,罗兴亚等问题都是各国政治势力角逐的结果),没有比跟巴基斯坦合作来得放心。
(从皎漂港到中国西南地区陆地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中国三年前曾中标皎漂港项目,当时中方跟缅方谈的股权比是85%与15%,缅甸不同意,耽搁了三年,一直到2018年11月8日,终于谈妥股权比为70%跟30%---按原先的股权配比,缅甸不需要出钱,现在涨到30%股权,缅甸需要注资,第一阶段投资13亿美元,整个项目预计花费72亿美元。
另外中国也有尝试泰国克拉运河的可能性,不过克拉运河离马六甲海峡太近,开通运河成本太高,海峡又容易被封锁,跟不经马六甲是换汤不换药,这个是下下策,同时如果泰国克拉运河一旦开通,新加坡将会衰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新加坡是小国大政治,会以倾国之力阻止泰国开挖克拉运河。
(克拉运河一旦开通,新加坡将迅速衰落)
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是瓜达尔港,还是皎漂港,抑或是克拉运河,中国走的每一步棋都将伤及新加坡的核心利益,因此大家会看到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以华裔为主的新加坡,却是最喜欢怼中国的国家---我身边去新加坡旅游的大批亲友都反应新加坡对华人不怎么友好。
六、
现在我们必须聊一聊,保卫我们石油生命线的中国海军,现在在世界上是什么水平。
由于过去亏欠海军太多,中国现在的江南造船厂,大连造船厂,沪东造船厂,武汉造船厂订单不断,堪称“疯狂”的造舰规模像下饺子一样生产各种军舰,一艘满载排水量超过3000吨的054A导弹护卫舰从铺设龙骨到建造完毕仅需不到一年的时间,强大、完备的工业体系为中国海军快速、大规模造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自2012以来中国海军新舰入列或服役的数量不少于82艘,这个数量甚至超过了英国海军的除去核潜艇与航母之外的所有舰船,足以碾压任何中等国家的海军。
虽然中国海军目前只拥有两艘航母,一艘辽宁舰已形成战斗力,首艘国产航母正在进行第二次海上试验,但传闻第三艘航母已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第四艘航母已提上建造日程。中国还有导弹驱逐舰052D10艘,052C6艘,052B2艘,0522艘,051C2艘,9569艘,051B1艘,0516艘,护卫舰054A28艘0542艘,05641艘,053H310艘,登陆舰0714艘,07211艘123224艘核潜艇0946艘,0934艘,0923艘常规潜艇元级潜11艘,基洛级潜艇24艘,宋级潜艇17艘,明级潜艇8艘。
同时我国海军还有多艘舰艇下水或在建,例如:国产航空母舰已下水并进行了两次海试;055万吨大驱4艘下水;另有052D型导弹驱逐舰多艘下水或海试等等。
中国海军军费开支逐渐上升到俄国的2.5至3倍,中国海军整体实力超过俄国与法国,位居世界第二将成既定事实。
但是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的差距还非常大,美国海军一年军费是中国海军的四倍,我们舰艇虽多,但高科技方面还有很大距离,最悲观的预计是中国海军战力还不到美国海军一成。
七、
无论在陆地还是海上,中国都是呈现出积极的姿态,努力保卫中国经济的生命线,我们还会依赖石油进口非常长一段时间,因为石油,我们也被卷进了世界各地的地缘政治斗争,在新能源彻底普及前,我们依然会开港铺路,修舰强军,保卫南海,推进友国。
中国的崛起已不可阻挡。祝祖国日益强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